陈炎珍:“加味三拗汤”治疗咳嗽100例临床指导
四时感冒咳嗽,是临床常见病之一。本人运用“三拗汤加味”(前胡、法半夏、麻黄、苦杏仁、甘草、黄芩、桑白皮、紫菀、款冬花)治疗以咳嗽为主的病证。
其临床表现为外感咳嗽或久病咳嗽、气喘,咳声重浊,有痰咳,或伴呕吐痰、涎,或发热,舌质红,苔白或黄,脉浮数,或结数。
原“三拗汤”出自《和剂局方》。原是辛平发散方。主治感冒风邪,鼻塞,身重,言语不利。或伤风、伤冷、头痛、目眩、四肢拘倦、咳嗽、多痰、胸满气短。本人利用~~~具有疏风、宣肺、平喘之功能,临床上作为基本方,根据具体的症状加味,治疗仪咳嗽为主的病证。应用于门诊病人,收到满意效果。现总结如下:
1.临床资料:
1.1病例选择:以咳嗽为主的病证,其临床表现为咳嗽,或外感咳嗽,或因外感而诱发哮
喘发作,咳嗽气喘,咳声重浊,有痰咳或伴呕吐痰、涎,或发热,舌质红,苔白或 黄,脉浮数。
1.2一般资料:从门诊病人中收集病例100例。男性患者50例,女性患者50例。其中儿
童患者占30例,年龄最大78岁,最小3岁。病程最长月余,最短发病2天。
单纯外感咳嗽,咳声重浊,咽喉痕痒或痛,痰稠,伴声嘶者占70例。因外感诱发哮喘发作,咳而气喘者占20例。合并肺炎、肺气肿感染体发热者占10例。
2.治疗方法:
本方组成:麻黄10g,苦杏仁15g ,甘草6g,前胡15g,法半夏12g,黄芩15g,桑白皮15g,款冬花12g,紫菀12g(小儿用量减半)
清水煎服,每日1剂。
3.治疗效果:
疗效标准:以本方为主,随证加减,症状消失。
三日内治愈占50例;一周内治愈占40例;合并支气管肺炎感染,单服中药效果不理
想占10例。
总有效率达90%。
4.治验举例:
例一:病孩,梁某,男,6岁
感冒发热三天未退,日夜作咳,咳声不爽,咽喉觉痒,有痰色白,咯痰不爽,饮食二便正常。曾用醋抗炎治疗,并服中药两剂,处方是:桑叶、菊花、荆芥、防风、金银花、连翘、桔梗、苦杏仁、川贝母、甘草及大青叶等,未愈。按其脉象滑数,舌苔薄黄腻,虽然发热(体温38℃),但无汗。
检查:咽喉充血
证属外感风邪,郁于上焦,肺气不能宣透。即以“三拗汤”:麻黄6g、苦杏仁9g、甘草5g,加牛蒡子9g、桔梗9g、蝉蜕6g、桑白皮10g、黄芩9g、苇茎10g,服两天,热退咳减,再服三天而愈。
按:本证主要是发热无汗,咳嗽频繁,故取麻黄既能发汗解表,又能宣肺为主药。牛蒡子、桔梗、苦杏仁、蝉蜕等轻扬宣化为佐。桑白皮、黄芩、苇茎清上焦肺气壅盛,肺气得以宣扬,证情自解。
例二:郭某,男,67岁
咳喘一周,患者于三天前,因洗澡后受凉,到夜间即出现感冒、打喷嚏、流涕,曾自服感冒不见效,次日即出现咳喘(病者自述有哮喘史)。早晚尤甚,深夜到某医院急诊,给头孢拉定胶囊、氨茶碱口服,症状稍减,既往有慢支哮喘史,秋冬季节鼻塞则发作频繁。
检查:肌肤发热,无汗,鼻流清涕,呼吸急促,舌红,苔黄腻。
即以“三拗汤”:麻黄15g、苦杏仁12g、甘草6g,加紫苏子15g、桔梗15g、紫菀15g、款冬花15g、黄芩10g、紫苏梗10g,两剂,清水煎服。两服后,身得微汗,清涕减,喘息减,但仍有咳嗽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证属外感风寒之邪虽去,但余热未尽,改用清肺热化痰止咳法,方用:桑白皮15g、地骨皮15g、白前12g、百部15g、苦杏仁15g、桔梗15g、黄芩15g、甘草6g,三剂后病愈。
按:患者初诊,微热无汗,咳喘,故用麻黄微汗,使肺气得宣。又用紫苏子、紫苏梗为佐,散降同用,恢复其肃降之功。肺之肃降功能正常,故改用桑白皮配地骨皮,清泻肺中伏热。又选用白前配百部,甘润苦降,有利于肃降化痰,故病痊愈。
5.体会
“加味三拗汤”实为“三拗汤”麻黄、苦杏仁、甘草,加前胡、法半夏、黄芩、桑白皮、款冬花组成。方中麻黄解表宣肺平喘。苦杏仁甘平微苦,升肺气,止咳平喘,甘草和中,两者有顺气化痰功用。款冬花、法半夏降逆化痰止咳,桑白皮泻肺热平喘,前胡疏风清热,祛痰下气。
由于“三拗汤”原出自《和剂局方》,主治伤风鼻塞之剂。一般因麻黄性温,亦列于辛温解表剂。我认为麻黄虽然偏温,但其性轻扬,为肺气的专药(现代医学认为麻黄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)。苦杏仁宣肺利气,甘草和中。说明本方的发散重点在于宣肺止咳平喘。我对一般感冒咳嗽,取其简单有效,临床上作为基本方。根据具体症状加减,收到理想效果。